我是馬拉拉

5A 鄧嘉怡

讀《我是馬拉拉》讀得心酸。一個15歲的女孩,年齡與我們相仿,她本該享受教育,卻要面對殘酷的戰爭,背負那些一個15歲的少女都不應該背負的責任。

讀她的文字,還帶著15歲少女的稚嫩和青澀。和多數少女一樣,她有好勝心,會和弟弟吵架,會和好友聊秘密……在她身上能找到同齡人的共鳴。但同時,她又有超乎同齡人的成熟和果敢。面對不公的社會環境、權利受剝奪、遭受塔利班的威脅,她保持著勇敢和質疑。她質疑從小生活的國家,質疑政府,質疑殘忍可怕的塔利班,更難得的是她會為了這些質疑奮勇而起,向外界傳達自己的心聲,爭取自己的權利。我十分欣賞她的勇氣,別說是大她兩歲的我,即便是年過半百、閱歷豐富的成年人也未必有她這樣的勇氣。在現今社會,勇於表達自己心聲,為自己爭取權益的仍只是少數人。所以馬拉拉的做法才更難能可貴。

除了馬拉拉,我也十分欣賞她的父親,一個不畏強權的男人,同時也是馬拉拉的學習榜樣。我欣賞他,不僅因為他主動發聲抵制不公,也不僅是因為他在那樣毫無女權的環境中仍全力支援馬拉拉,同時也是因為他對馬拉拉說過的一番話:「不要只學會如何贏,試著學會如何輸。」這番教育馬拉拉的話也引起了我的深思。我和馬拉拉一樣好勝,無論是成績還是比賽都要爭第一,做最好,輸了會極其失落、難過。但原來很多時候輸也一樣重要,因為輸教會我們的其實比贏更多。能承受多大詆毀,就能接受多大讚美。接受得了失敗,才能承受得起勝利的桂冠。

馬拉拉父親的話引起我對勝負的深思,而馬拉拉自己曾寫的一段話則引起我對和平的深思。

「戰勝恐怖主義的武器是筆和書。」她如是寫道。我深受感動,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少女,在遭受那樣可怕的經歷後,用雙手創造了最強大的武器,用智慧建立起了最堅實的防線。自古以來,讓戰火、紛爭停止的最有力的武器其實並非槍支彈藥,而是文字和語言。在我眼中,這是對和平最完美的詮釋。以暴制暴從來只會讓爭執越演越烈,惟有從思想上打倒恐怖主義,讓人人都嚮往和平,抗拒戰爭。

在看這本書時,正值中華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,中國在展現強大國力的同時也在宣揚和平的重要性。閱兵典禮上,和平鴿劃過天際,壯觀盛麗,盛世當中,中國總算國泰民安了。我又想起書中那些飽受戰火和恐怖主義威脅的人們,想起大批大批逃往歐洲的難民……多慶倖自己生在和平年代,不必受戰火的摧殘,也想起了小時候常許的,那個天真又奢侈的願望:願世界和平!

(2015-2016中英文閱讀報告比賽高中中文組季軍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